首页动态正文

全国率先!上海给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

正值全国免疫周以及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记者今从上海市卫健委获悉,本市于4月下旬组织开展预防接种宣传周活动,向公众普及预防接种的知识。


【资料图】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新疫苗的使用和免疫程序的更新,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种类和覆盖人群的范围都在不断扩大。

上海作为超大城市,始终坚持高质、高效的预防接种管理模式。多年以来,本市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始终维持在99%以上,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5000万剂次;同时,致力调整优化免疫程序,本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上海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60岁及以上本市户籍老年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近年来又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和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免疫程序,将水痘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等;持续升级疫苗综合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信息系统,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积极开展疫苗上市前临床试验与上市后评价体系建设。

在此,市卫健委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宣传活动号召,将对家人尤其是“一老一小”等重点对象的爱转化为科学的理念和行为,及时带宝宝接种疫苗,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符合条件的老人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从而降低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住院、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关于疫苗接种的健康小贴士:

1、流感疫苗优先推荐接种的人群有哪些?

所有符合条件的年满6月龄的儿童和成人都建议接种流感疫苗。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优先推荐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如:医务人员;大型活动参加人员和保障人员;养老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等重点场所的教师和学生;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

2、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更合适?

科学研究显示,通常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如果未能尽早接种,也不必紧张,在整个流感流行季节都可以进行接种,都能产生保护力。同一流感流行季节,已按照接种程序完成全程接种的人员,无需重复接种。

3、当前为什么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当前,全国整体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但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后续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4、当前哪些人群需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前期,结合疫苗研发进展和特定人群患病风险,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差异化的疫苗免疫程序。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

研究结果显示,基础免疫后再经历自然感染的人群和已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通过多次抗原刺激,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保护。对于此类人群,短时间内再次接种疫苗的效果有限,暂不需要继续接种疫苗。后续将根据病毒变异情况、疫苗研发进展等确定相关人群是否需要继续接种疫苗。

5、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60岁及以上人群和慢性病人群均建议接种。处于稳定期的慢性病患者,接种疫苗前后,仍应按医嘱用药,包括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甲减患者使用的常规药物。具体可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如相关指标控制不稳,或处于急性发作期,则建议暂缓接种。

作者:唐闻佳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本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