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权威访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怎么看、怎么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并作出“加快数字化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等部署。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工业经济走势?怎样实现制造业提质升级?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
打好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组合拳”
记者:今年工业经济持续恢复增长,但三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有所显现。如何判断明年工业经济走势?
肖亚庆:今年以来,工业经济总体持续恢复,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优势得到提升。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打出扩大工业品消费、产业链供应链保障、助企纾困解难等提振工业经济的政策“组合拳”,10月份工业经济下滑势头得到初步遏止,工业生产连续两个月回升。前11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好于预期目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在工业领域表现比较突出。同时,更要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工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恢复增长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完整产业体系和齐备配套能力优势明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不断释放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促进经济循环畅通,我们有信心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记者:为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工信部有哪些具体举措?
肖亚庆: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和提质升级,要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确保2022年开好局。加强部门协同、部省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落地。
二是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畅通工业经济循环。加强能源、物流、用工等要素保障协调,优先保障基础工业产品、重要生活物资、农资化肥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领域芯片短缺问题。
三是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保当前增长、增发展后劲。对国家“十四五”规划已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组织地方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前期工作,具备条件的尽早启动实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深化产融合作,鼓励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建设。
四是挖掘内需潜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落实已出台的提振大宗工业品消费促进政策,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开展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
补齐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能力不足短板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工信部有哪些具体举措?
肖亚庆: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门类齐全,但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与世界一流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能力不足,已成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必须加快补齐这一短板。围绕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明年着重抓好五项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重点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基础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软件等瓶颈短板,启动一批产业化工程化攻关项目。完善“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推动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示范应用。
二是加快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已建设2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带动各地培育建设203家省级中心。明年,将加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地方共建中心建设力度,支持制造业领军企业建设中试平台。
三是推动制造业集群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采取“赛马”机制,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一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
四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紧扣数字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方向,引导和支持工业母机、船舶、医疗装备、农机装备等产业加快向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升级,扩大优质产品供给。
五是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坚持“纾困解难强帮扶”与“支持创新促升级”两手抓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激发涌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要求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这项工作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肖亚庆:今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带动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力度。前三季度全国新增减税降费规模9100亿元。截至10月底,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7%。今年,新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930家,累计分别达到848家、4762家,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
2022年,要坚持“纾困解难强帮扶”与“支持创新促升级”两手抓,在为中小企业办实事、求实效上下功夫。
一是加大中小企业帮扶力度。统筹落实系列惠企政策,继续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推动延续阶段性惠企政策。指导地方推出更多政策,强化对中小企业的精准支持。
二是扩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范围。研究制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评价和培育办法,明年要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业,再支持一批重点“专精特新”企业。实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三是加大恶意拖欠账款问题治理力度。切实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对拖欠问题典型的行业领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完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投诉处理办法,强化社会监督和约束惩戒,形成长效机制。
四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制定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政策措施,引导更多大企业对“小巨人”企业开放市场,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供应链,培育更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数字化赋能、赋值、赋智,对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
记者:今年,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取得了哪些成效?明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肖亚庆:今年,我们以布局新基建和拓展应用场景为重点,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升级,数字化赋能、赋值、赋智作用进一步凸显。
数字化改造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已建成5G基站139.6万个,建成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65个,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数字化改造的场景更加丰富。“5G+工业互联网”已在采矿、钢铁、电力、石化化工等十大重点行业率先布局,形成远程设备操控、机器视觉质检、生产能效管控等20个典型应用场景。
数字化改造的成效更加突出。截至目前,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分别达到38.8%、2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4.4%。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了产品升级、成本下降、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效益得到大幅提升。
明年,围绕加快数字化改造,将着重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重点行业,扩大“5G+工业互联网”应用。二是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示范,着力激活数据潜能。三是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提升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能力。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24日 02 版)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 山东聊城高新区许营镇:聚焦短板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 商务部:11月份猪肉批发均价环比上涨26.7% 同比下降40%
- 国际滑联公布北京冬奥会速滑项目席位 中国队获得22席
- 商务部:11月份猪肉批发均价环比上涨26.7% 同比下降40%
- 天山脚下,盛放民族团结之花
- 聚焦中国茶·2021产业高峰论坛 共话茶公共品牌发展之路
- 外交部:美方应改掉好为人师、充当国际警察的坏毛病
- 生态环境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运行平稳 累计成交额58.02亿元
- 迄今最大“游牧”行星群现身
- 湍急江流中,一位教师的“最后一课”
- 专家解读最高检制发检察建议:将成为检察监督新常态
- 长春至长白山2小时18分钟可达 沈佳高铁白敦段今日开通运营
- 中国的扫雷援助: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利用“精残”患者做低俗直播 法律绝不允许
- 名校生“流浪”:别拿“读书无用论”以偏概全
- 冰雪之花开遍大江南北(微观)
- 《清华城市健康指数2021》多维展现城市健康生态
- 擦亮平安底色 提升幸福成色 鼓楼区获评“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 2022考研有哪些新趋势?部分考生不再一味追求名校
- 寒潮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 华北黄淮及南方大部有雨雪
- 中老铁路货运稳步增长
- 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安全举办
- 串起贵州美丽风光
- 四川稻城打造天文科技旅游目的地
- 中国旅游走进日常生活
- 皖南高山觅古村
- 短视频成为乡村信息传播“新窗口”
- 本年度国产电影最震撼动人的最后一跃
- 四川稻城打造天文科技旅游目的地
- 祖国始终是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